气候危机让极端天气出现更频繁,去年“全球同热”的夏天,也让更多的孩子对气候危机有了真切体会。
在推动低碳生活中,孩子们应该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近日,在首届“零碳小先锋”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上,《中小学生绿色低碳行为导则》征求意见稿发布。
“减少不必要衣物的购买,不用的衣服回收处理捐赠。选择棉麻等天然原料制作的衣物,减少加工碳排放;
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使用自带餐具就餐。合理点餐,减少食物浪费。践行“光盘行动”,养成多余食物打包好习惯;
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C,冬季不高于20°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设备……”
据悉,这在这份由上海社科院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中心等联合发布的全国首个面向中小学生群体的绿色低碳行为指南中,围绕“衣、食、住、行、学”五个维度,包括“优先选择可持续服装、优先选择可持续食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选择新能源汽车、可持续使用文具、共享图书”等20项,覆盖了中小学生应该注意并可以身体力行的若干行为,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绿色低碳意识,共同应对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极端气候变化挑战。
此外,在活动现场,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存志学校集团、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中心等举行的“零碳小先锋”评选活动揭晓。活动期间,来自上海、北京、浙江、河南等地区的近万名中小学生在线报名并参与网络科普答题,最终32名青少年获“零碳小先锋”奖项。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奔向零碳”青少年科普基金筹备工作也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