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财经 《核灾日月》:关于福岛核事故的报告文学

《核灾日月》:关于福岛核事故的报告文学

2019年由HBO出品的五集迷你剧《切尔诺贝利》,不仅获得了第二年多项艾美奖,至今在IMDB上仍排名历年美剧前5,同时豆瓣也有9.6的高分。受到启发,这部由网飞投资出品的日本电视剧,将题材瞄向了2011年的福岛核电站危机。近日已经在网飞放出。

《核灾日月》海报

当美国人去拍苏联题材时,《切尔诺贝利》体现出一种冰冷的旁观感,对异国政府的官僚主义问题,官员全体欺上瞒下的体制恶疾,对普通人生命的极端漠视,都做出了刺骨的揭露,令观众感到不寒而栗。事实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发生,据调查显示,也确实是人祸因素为主。影视剧不仅还原了其中问题,甚至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主题上显得更为绝望和冷酷。

而对于《核灾日月》来说,当日本人自己去检讨本国的重大问题时,创作态度和主题处理都必须更为小心谨慎。这造成了即使不是纪录片,本剧视角也相当严谨,几乎没有太多刻意编造的痕迹。主要剧情围绕着福岛事件最紧张的一周展开,描写了核电站员工、上级东京电力公司高管,以及日本首相和大臣等人对这一危机的连续处理过程。

本片配角众多,是一部群像戏。

在最后第8集的末尾,当故事基本结束后,编导还用了20分钟时间,以大量新闻影像资料为底,辅以主角旁白,塑造了类似纪录片的客观视角,对这次核事故的缘由以及影响做了最为总结性的发言。

从创作态度看,主要剧情基本上是编导在大量吸收了事实基础上的一种还原。故事“是否紧张刺激”是第二位的,对事件的亲历者、全体日本国民,甚至域外国际观众是否有个合理的解释和交代,是本剧更为重要的议题。

全片第8集的字幕,说明了改编来源,是核电站站长吉田昌郎的证词,官方发表的《福岛核电站事故调查报告书》,以及记者门田隆将采访了90多人后撰写的《濒临崩溃: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幕》一书。

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主要原因,正如第一集一开始就展现的,基本是天灾引发。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地震,后又引发海啸,造成全国大量地区受灾。而福岛核电站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在役核电站,整体共有两座,其中第一核电站有6台机组,第二核电站有4台机组。因为临海,虽然建有防御设施,原始设计仅能抵御5.7米的浪高,但当日最高的浪潮达到了14米,在海啸和地震的双重破坏下,第一核电站不仅失去了外部电力的支持,也造成后续力量难以通过被破坏的道路及时赶来援助。

剧中白天还整齐有序的核电站,到了晚上已经被海啸吞没了不少。

第一核电站当时1、2、3机组处于功率运行状态,而4、5、6号机组在停机检修。因为失去了电力,堆芯热量无法通过持续注入的冷水来进行冷却,在不断积累下逐渐产生高温高压,最终发生了3次氢气爆炸事件。分别是3月12日1号机组的爆炸,3月14日3号机组的爆炸,以及3月15日4号机组的爆炸,不少反射性物质借此飘向了空中。

三次爆炸后反应堆内部压力减轻,加上后续有效的增援措施,最终还是将核反应堆重新控制住了。

从剧中模型来看,一至四座反应堆是最靠近海岸线的,受海啸影响严重。所以后续氢气爆炸的三座就在其中。

从事实来看,福岛核事故虽然有核污染外泄,至今仍造成了不少邻近区域无人居住,但和切尔诺贝利事件相比,危害性还是减轻了不少。后者是直接的反应堆爆炸,放射物暴露在空气中,给后续人员清理和环境影响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苏联官方认定的牺牲者主要是最开始赶到的31名消防员,实际可能有上千名事故的救援人员受到了现场核辐射的严重伤害。而福岛事故中牺牲的人员主要就是在海啸冲击中死亡的两名工作人员,其他人员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并没有更多严重的后果。

有人估计福岛核事故的损失仅为切尔诺贝利的十分之一。但是后续日本政府将含有核废料的水直接排入太平洋,虽然放射量不高,但对贸易和周边国家安全都产生了影响,是本次事故后续更多引发国际社会关注的原因。

不同的临时指挥部,都有一种严谨而忙碌的感觉。

在前两集中,能看到在地震和海啸冲击下,福岛核电站主要面临了断电问题。除了现场工作人员在积极想办法,上层东电公司、日本首相等也在了解信息,进行反馈和决策。大部分场面都类似在开会。灾害发生后,各层级人员都迅速组织出了忙碌而有序的临时指挥部,从桌椅摆放的整齐程度,救援物资的堆放等细节可以看出,日本作为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其实对于减灾防灾这部分是相当有准备的。一丝不苟又冷静严谨的流程,还是让人觉得颇为敬佩。

对于只读过新闻报道的普通观众来说,看到这些影像化的还原,会更为理解面对意外的突发事件,工作人员基本还是称职的。他们努力在工作岗位上承受压力和想办法解决问题,几乎后续没有人为失误的部分。

即使是临时指挥部,仍然可以看到各班组人员各司其职,甚至套上了不同颜色的简式背心以明确职位,加快沟通效率。这种防灾意识和有序的应对令人叹为观止。

本片中老牌电影演员役所广司扮演了沉稳可靠的核电站长,他是最关键的决策人物;而已经50岁的曾经一代偶像竹野内丰,扮演了一号机组控制室主任的角色,他领导的是更为身处一线的操作人员班组;同时“黄金配角”小日向文世扮演的日本首相也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几个人物构成了剧中从微观到宏观的事件处理线索,加上其他一些班组临时人物的出场,基本在还原所有当事人试图去做出的努力。

三位主要演员身处于各自不同的环境,剧情大部分是各层级人物多线索的平行叙事。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没有坏人的剧集。出于改编现实重大事件的创作立场,可能把某个角色具体描写为“坏人”,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最后剧中两位主角和核电站人员都是清一色的英勇无畏,而相对猥琐的反面角色大概只有日本首相和他带领的几个核电专家了。首相是粗暴无能又喜欢乱发表意见,在与美国总统的电话中还表现得卑躬屈膝,略有些小丑化;而他身旁的两位专家则是逃避责任和尸位素餐的代表。

角色的身份定位过于狭隘,其实客观上妨碍了本剧戏剧化的展开,通篇来看就是人物之间的矛盾不够尖锐,“戏写得不够狠”。虽然从本剧的宣传文案和开篇人物旁白来说,编导想要探究“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这样的宏大命题,但最后也没能回答出个所以然。似乎整体感觉是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人力所能做的非常有限。大家大部分时候都很努力地坚守岗位想办法。只有门外汉的领导喜欢瞎发表意见,当然不理会他也就算了,没造成事实上的更多危害。

面对首相的大放厥词,核电站长在视频连线中,以一种奇特的动作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算是全剧中少有的人物矛盾和对抗。

对于现实的危机事件来说,这大概是一种接近客观的政府报告总结,毕竟福岛事件中天灾的因素要远远多于人祸,谁也预料不到会发生9级地震和海啸,还会引发大规模断电。但对于剧集来说,这样的答案略显温吞,情节也很难说得上特别跌宕起伏。

本剧前三集和后三集的导演,是拥有多年日剧创作经验的西浦正记。他的作品众多,虽然谈不上风格突出,但面对多条线索的故事处理,整体节奏把控上还是颇为老道。不少紧张、感人、低落等情绪段落的处理,还是让人影响颇深,能体会到在核电站现场坚守的人员,面临了多么巨大的心理压力。

中间两集的导演是早年以电影《午夜凶铃》等恐怖片闻名的中岛秀夫。这两集中有一条线索是描写现场操作人员在一片黑暗的核电建筑中,努力克服核辐射的影响和心理恐惧感,希望以人力打开阀门,完成给反应堆的注水。可能是这种黑暗中略带惊悚的氛围,更适合以恐怖片出身的中岛秀夫发挥。

即使整体故事缺乏很大的波澜,两位导演似乎都尽力了。

有一些现场人员在黑暗中的摸索,似乎想让恐怖片导演去发挥一下。但其实只有核辐射的危险,没有鬼也没有凶手,没有更多能够发挥的地方。

只是因为太过拘泥于事实,在头两集整体紧张的氛围铺开之后,中段的剧情显得有些疲软。对于不熟悉事件发展的观众来说,看到的是“数值报警——工作人员努力想办法——最后还是爆炸了”的过程,而且还爆炸了三次,不免显得重复,其中的具体情节描写也没有太多差异,工作人员所能做的,也无非是努力给反应堆注水罢了。这导致虽然过程和困难都是具体细微的,但是并没有太多能让人惊讶的情节。

选择谁去牺牲的戏,剧中出现过几次。虽然这些人员最后都活下来了。仅从当场来说,戏都是令人感动的。但太多了就雷同了。

令人印象深刻的几场戏,是面对核辐射的危险,班组等现场领导必须安排人员去“牺牲”。领导的内心挣扎,工作人员“主动请命”带来的感动,甚至老年人要自我牺牲,不愿让年轻人去承担风险的情节,都和《流浪地球2》有相似之处。对于熟悉主旋律题材的我国观众来说,这样的戏码其实看得不少。在日本这个高度集体化、强调责任的社会来说,工作人员虽然没有谈出太多大道理,但也都有在岗位上坚守到底的尊严,所以人物的“爱岗敬业”仍然是剧情中值得铭记的高光瞬间。

只是越看到后面,会发现不管主人公们怎么努力,其实他们能做的事情并不多。甚至动用自卫队的军用直升机参与救援,利用其他公司的建筑云梯加入喷水等等,这些似乎应该是第二集就能想出来的减灾方案,反而成了全剧最后一集战胜困难的终极手段。这倒是令人有些惊讶了。

剧中的核电站长,任何时候都表现了一种“人命为大”的态度。在巨大的灾害面前,是否能够真正避免人员的风险,却又同时做出有效的减灾举措,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

即使是没有太多批判的创作态度,但全剧情节在展现日本人的严谨和敬业之外,仍然暴露出了处理福岛事件的一个问题:层层壁垒导致的效率缓慢,以及是否在这件事上投入了足够的精力。

比如在事件发生后,即使首相坐着飞机亲临过福岛听取报告,最后在核电站的工作人员,也只是得到了自卫队3辆消防车和十几个人的援助;比如作为电力公司,救援的种种策略要和公司大领导开视频会议确认后才能实施,大领导还要考虑种种举措是否会给自己造成不良的“政治影响”;而最后首相下定决心动用自卫队大量军力介入处理,也是在美国发布了希望在日美国公民回国的号召之下,才出现的举动。

这些情节细细想来,似乎都有些匪夷所思:这个一旦处理不好,将导致日本国土五分之一几十年内不能再使用,日本被分割成两个独立区域的大危机事件,结果你们能动用的资源,就仅仅是这些?

这张图充分说明了福岛危机如果产生最严重的后果,会对日本造成多么巨大的危害。但可笑的是这是第8集才出现的图。难道不应该第二集就开始进行这样的评估吗?

相比切尔诺贝利,虽然问题伊始是很严重的人员疏忽导致,但是事件发生后,苏联的国家动员机制还是以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其中抢救,以求挽回事态。就像打战一样,其中所做的种种个人牺牲,几乎是忽略不计的。而日本在处理类似事件时,严谨的作风虽然保护了大量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但很难说他们为了解决问题,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努力。这里有一些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有实际能力的问题,可能也是其他国家对日本后来多为诟病的地方吧。

剧中有一些人物选择主动赴险时的豪言壮语,还是写得颇为掷地有声。只是大家选择自我牺牲,但作为“公司员工”,却没办法要求别人也跟着我一起这么做。这里充分说明“该如何救灾”,有个体制的大问题存在。

当然这些重大灾害事件的处理,涉及每个国家的民风民情,制度章程,临时调配资源的效率,以及所有人对问题严重程度的理解和态度,各国的做法都有所差异。检讨福岛核事故的种种得失,也不是一部影视剧就能做到的。通过本剧,我们得以窥视到日本国民对于这件事的总体态度,也能引发我们更大的反思:在技术运用领域,虽然看似有很多好处,但当我们还无法控制技术的最大风险时,是否应该更为小心翼翼一些?

福岛核事故和本剧,写成报告文学后,肯定了其中大部分普通人所做出的努力,庆幸的是的确也避免了最坏的结果出现,最终敲响的就是这样的警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