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长江学者、国家教学名师孙一民,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以及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兼城市设计分会、建筑策划与后评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建筑学院前任院长,他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作为我国培养的第一位体育建筑博士,他曾率领团队完成2项北京奥运、3项广州亚运、1项深圳世界大运会等数十项重要的体育建筑工程。
从体育建筑为代表的大型公共建筑,到数平方公里的城市片区建筑集群,孙一民大师聚焦城市大型工程项目,并提出“精明营建”的科学理论方法。自2015年开始在广州西区开展国内首创的“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工作,先后在广州琶洲、南沙、白鹅潭、深圳海上田园片区担任总师工作。
孙一民
“城市更新不是表面的层层粉饰、僵化保护。首先要思考如何弥补快速城市化中城市的欠账,很多旧城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要思考在现有体系条件下、小规模渐进式推进,审慎决策并注意在制度上有所创新。”
作为澎湃城市更新大会专家顾问团成员,孙一民曾出席“2022澎湃城市更新大会”,在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唐玉恩等专家就“如何成为友好之城”的圆桌讨论中,他指出,友好是对公众利益的捍卫。
总设计师制度的践行与思考
达摩、宛葛素、利玛窦,都自“东方第一大港市”登岸,作为海上丝路的起点,广州一次次开风气之先。
这座曾率先创办新式学校、西医院、报社的城市,也是“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制度”的先行者。2014年,针对琶洲西区城市设计项目,广州设立的我国首个“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其工作理念是通过城市设计,对已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特别是结合建设实际,基于工程理性,强化修正,进而通过“地区总设计师”制度落实到工程建设过程中。
广州琶洲西区实景(拍摄于2023年3月)
“在关于‘总师’的讨论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提法:总规划师、总建筑师、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加上‘地区规划师’‘责任规划师’等,令人目不暇接。这样局面的出现,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规划实施出现了问题,这些新名词的出现说明了城市建设管理在反思和尝试改变。广州市是国内最早开始现代城市设计的城市,20世纪90年代初的珠江新城更是直接引进北美城市的设计经验。同时,广州市也是较早开始实践‘地区规划师’的城市。十多年前,金融城在规划建设中设立了以何镜堂院士为顾问总规划师的管理实施制度。与此同时,广州市在许多地区也有地区规划师的实践。”
孙一民回溯了“总师”从概念到践行的演变与发展,到2014年,以2008年的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编制为开始的广州琶洲西区规划建设,经历了控规、城市设计及优化的多次完善,于该年10月完成成果并提交政府,开始酝酿大规模招商引资和土地出让。当时广州市政府主要领导希望孙一民团队在“金融城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特别提出了规划实施过程中要“肯负责、敢担当”。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针对当时的控规成果,提出了再次进行‘城市设计优化’和设立‘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制度的建议。在获得同意后,我们很快提交了全新的城市设计优化方案,在基于原控规指标体系的大框架基础上,对基本的城市形态与建设开发单元做了根本性调整和优化,最终成果也获得了广州市规划委员会的审批通过。由于广州市政府的信任,地区总设计师制度也在2015年正式实施,成为国内第一次明确开展的以城市设计实施为核心的‘总师制度’。”
琶洲岛位于广州海珠区,与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融合发展,构成了中心城区集聚高端要素的“黄金三角”。其中,琶洲西区总面积2.1平方公里,孙一民团队提出加大基础服务设施密度、高效紧凑的土地开发、加强场所与景观营造等城市设计原则,即:采用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的空间布局方式;增加轨道公共交通服务设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文化特色要素延续;将琶洲西区与珠江北岸通过猎德大桥、华南快速路相联系等。
经过多年建设,如今的琶洲西区作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已发展为广州未来发展的新引擎。2022年,被商务部评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琶洲西区已引入腾讯、阿里巴巴、国美、唯品会、小米、复星、科大讯飞、TCL等一批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军企业,而广州琶洲西区规划也获得第七届Construction21国际“绿色解决方案奖”等一系列国际大奖。
回顾“总师制度”在这一案例中发挥的作用,孙一民总结道,“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制度不仅是伴随式服务,更重要的是在关键节点上发挥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及其团队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前期咨询阶段、修详规阶段、工规证阶段及深化阶段。在本项目中,总师制度通过汇集片区施工图,将通廊、骑楼、地块退缩等全部内容都纳入总师团队管理中;通过公共利益优先的导则体系,引导和保障地块内的公共空间生成,并形成完整的实施体系;同时在竣工验收后,通过复核规划阶段确定的公共空间、公共联系、地下空间等改变情况,核实方案是否能够落到实处。总师制度在首层公共空间、立体步行连廊、地下公共空间、消防登高面等方面的协调取得了有效成果。如小街区密路网下的空间共用,公共滨江公园在立体上的互联互通设计愿景,珠啤特色工业构筑物保留改造与活化等内容,这些都是不少城市在原有管理体系下难以实现的成果。”
谈及“总师制度”的必要性,孙一民认为,中国城市单体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工程数量剧增,加上城市交通与市政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切入,而建筑工程及相关研究受困于单体建筑工程概念、缺乏城市整体思维,造成一系列问题。
“总设计师实践,让我们有机会超越专业界限,从城市尺度全面提升科学性,走向人居环境的全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继琶洲西区城市设计及控规优化之后,孙一民团队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总师制度实践。如南沙新区灵山岛C2城市设计、白鹅潭中心商务区城市设计优化等。
高质量发展时代的城市精明营建
中国可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有限,城市的土地利用率亟待提升,针对这些问题,孙一民提出了“精明营建”的城市设计理念。
“‘精明营建’的城市设计理念试图突破建筑设计、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等专业的固有领域,在更加宽广的层面探讨思路并解决问题。‘精明’指向了决策的全面性、科学性,重视早期科学决策,突破传统研究局限,以集约建设为原则,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营建’的概念则突破了‘建设’的狭隘范畴,强调对日常生活的细心经营与建设,突出了基于建造的‘筹划’。”
孙一民表示,“精明营建”需要在理性的基础框架下进行:一是基于“整体环境”,强调“城市理性”;二是基于集约、适宜性,满足“技术理性”;三是基于灵活、适应性,坚持“控制理性”。
同时,贯彻城市设计的三项理性原则也非常重要:一是公共利益优先,二是工程技术理性,三是开发指标弹性。
5月26日,在澎湃城市更新大会·当涂平行论坛现场,孙一民发表《高质量发展时代的城市精明营建》的主题演讲。通过介绍广州琶洲西区、南沙明珠湾灵山片区、广州白鹅潭CBD、南沙横沥片区等大湾区的实践案例,孙一民指出,运用“精明营建”的城市设计理念,希望提供的是更加丰富的建成成果、更加有效的建设控制,同时又是对多样化城市发展提供机会和弹性的应变。
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县级城市,本质都是人聚集的地方。孙一民强调,“精明营建”在大湾区的实践,对于长三角来说同样是适用的,而且建设的方式并不因为城市的行政级别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