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科技创新、推动科创企业发展、放大资金杠杆效应,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披露亮丽成绩单!
在今日广州举行的“高质量发展·看科技”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孙翔介绍,广州市政府出资50亿元设立科技创新母基金,持续发挥母基金的放大效应。截至5月31日,母基金累计投资24只子基金20.7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实缴出资186.59亿元,放大9.01倍。
完成6批子基金的遴选
根据公开资料,广州市政府出资50亿元、广州市科技局牵头设立的科技创新母基金,是一个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策性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深创投、高瓴资本、软银中国、德同资本、国投创业、武岳峰、光速中国、联想创投、元生资本、元禾原点等国内创投机构均有参与申报。截至目前,科技创新母基金完成6批次子基金遴选,遴选出89家拟合作机构。
落到广州,母基金如何助力本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据悉,母基金投资广州项目104个,投资金额43.76亿元,覆盖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目前已投资的广州项目包括云从科技、多浦乐、芯德通信、广合科技、因明生物、广汽埃安、巨湾技研等优质企业。
其中,云从科技已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国地规划创业板获通过;多浦乐、芯德通信、广合科技、因明生物等4家企业已完成上市辅导备案登记;广汽埃安、巨湾技研等17家企业入选独角兽、未来独角兽榜单;云宏信息、鲁邦通、博依特等47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玻思韬、思迈特、立景创新等62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以投促招”“以投促引”已成为新的招商模式。为激励子基金引进外地项目,母基金依托广州金融控股集团,通过投资手段引育产业,成功吸引一批成长性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具备强劲市场竞争力的科技企业落户广州,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其中,引入求臻医学、微岩医学、惠正奇、镔铁生物、博盛医疗、德睿智药、博睿康、英美达等11家生物医药企业落户黄埔、天河、南沙,充实广州医学检测、医疗器械制造、创新药研发领域技术实力;引入悦鲲环保、穗氢科技等2家企业落户黄埔,完善广州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布局。
广州放大招 推动科创发展
广州近几年在推动科创发展方面,奋起直追。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2018年至2021年,广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保持10%左右增速,至2021年为881.72亿元。这一数字对比北京上海深圳仍有不少差距,一座城市的研发投入反映其科技实力和未来竞争力,也预示着该城未来经济增长动力。在广州2022年新增的20家上市公司中,14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物产业。
在2022年广州的统计公报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数据颇为亮眼——“3+5”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8878.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8%。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也是城市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关键点之一。
2022年2月,广州发布《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将“十三五”规划中“培育发展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为“稳步发展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和加速发展五大新兴优势产业”。《规划》还明确目标: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5%。
最近几年广州也正在建设风投创投之都,近两年持续发力母基金与创投,出台利好政策。尤其是今年,广州母基金也迎来大爆发。
就在6月初,广州金融控股集团与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广州市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合作设立广州市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该基金目标规模200亿元,通过联合上市公司合作发起设立产业子基金。
2023年开年伊始,1500亿元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500亿元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正式揭牌成立,成为了开年最大规模的母基金。这两只由广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广州产投集团发起设立的超级母基金舰队,吸引了全国的GP前往广州。
今年初,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孙翔也针对科创母基金下一步发展提出了五点意见:一是明确定位。科创母基金及下属子基金要专注投早投小投科技,着力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大力度围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科技企业赛事开展项目发掘和赋能服务。二是重视招商。通过基金招商、外投内引等方式,引导外地优质企业落户广州,为广州的主导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拓链。三是赋能人才发展。充分发挥各子基金管理机构产业价值发现的专业优势,积极赋能优秀人才及其项目。四是密切联系。强化多方交流联系,减少信息不对称,形成合力,支持科创母基金高效运营。五是创新机制体制。充分借鉴先进经验,紧跟市场脉搏,建立子基金投资评估体系,不断完善制度的顶层设计。
广州金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聂林坤强调,科创母基金不仅要提高政治站位谋划全局,更要脚踏实地躬身入局,做好服务,不断学习,不断提质增效,推动广州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广州实现“制造业立市、科技创新强市”目标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校对:陶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