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财经 《追光的日子》: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好老师

《追光的日子》: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好老师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追光的日子》,就是一名教师带着一群“问题学生”(所谓的“差生”),在高三这样的关键时期,实现了成绩上的逆袭。这是校园热血影视作品的常见结构,“燃”也是这类作品最常见的风格。

《追光的日子》海报

《追光的日子》在这个典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首先,这个老师并不是一上来就是一个几乎没有瑕疵的好老师,或者那种雷厉风行、不苟言笑的严师,跟他的那帮“问题学生”一样,他也是个“问题教师”。

郝楠(郭京飞 饰)曾是金牌教师,带的毕业班升学率是全校数一数二,还曾获得全市教学大赛一等奖……这一切,已经是三年前的事了。三年前,因为他的“失误”导致一名学生悲剧发生,这让郝楠彻底反省他的教学理念,充满悔悟的他也由此离开教职。

三年来,郝楠把头发留长,平日总穿花衬衫,开个台球厅,经常跟“混混们”在一块,三天两头就遭遇一名昔日学生的“报复”……这一切让郝楠像个流里流气的“混社会的人”。在台球厅经营失败后,郝楠想重新找个谋生手段却屡屡受挫,就在这时,他收到私立高中青云中学的招聘电话,邀请他去当数学教师。

一度“混”在社会的郝楠(郭京飞 饰)

郝楠内心深处仍然渴望成为一名教师,半推半就,他接下教职。“问题老师”开始了“好难”之旅。

比如,他远离教学岗位已经三年,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郝楠教的又是高三毕业班,他多少有些“手忙脚乱”;比如,好巧不巧,郝楠当“混混”的经历(其实他没有),被班上个别同学知道了(学生误会了),郝楠既担心学生去校长那里告发自己,又很难在这些学生面前建立威信;纸终究包不住火,在家长会上,有学生公开抖露了郝楠曾是“混混”,家长炸开了锅,为了稳住场面,校长放出狠话:期中考试郝楠有办法让班级达到年级前三;雪上加霜的是,郝楠担任班主任的高三14班是年级最差的班级……

回到教师岗位的郝楠

郝楠有自己的人生难题和现实难题要破解。如果观众代入的是郝楠的视角,那么《追光的日子》多少有点教师职场剧的味道——一个不被看好、不受尊重的“问题教师”,如何赢得学生们的拥戴,如何成为学生们的“船长”。

《追光的日子》采取的是双线叙事,老师有老师的“问题”,学生们也有各自的“问题”。

在学生群像的刻画上,剧集并没有局限于所谓“差生”的刻板印象——好像“问题学生”都是成绩差的学生,而他们之所以成绩差,都是他们不爱学习而已。学生是“追光”的主体,这也意味着他们以前曾置身“阴影”中。虽然是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但《追光的日子》倒也有些难得地经由“问题学生”的群像,经由他们所置身的“阴影”,折射一些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的存在。换言之,不爱学习是“问题学生”最表层的现象,他们的“问题”更多时候是家庭问题、教育问题、社会问题的结果。

比如任真(任敏 饰)有一个不靠谱的爹。父亲不能说不爱她,也不是不重视她的学习,只是这份父爱常常如此粗心、马虎,以至于一再“添乱”,比如差点让任真高考迟到,比如任真填报志愿时,父亲轻信他人有什么“门路”可以找关系让任真进入心仪的学校,擅自做主给任真填报了志愿,结果是父亲被骗,任真也因为志愿问题落榜,只能复读;复读后,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无从纾解,任真一考试精神就濒临崩溃,高考时分数上了本一线,可复读后联考分数反而跌了将近200分……

任真(任敏 饰)有个不靠谱的爹

来自医学世家的高远(王源 饰)原本是乐观开朗的好学生,哥哥意外去世后,母亲的精神状态一直不好,对高远冷漠疏远。无法从丧哥之痛中走出的高远休学了一年,重新回到高三则是每次考试交白卷……

高远(王源 饰)

再比如“富二代”王放,因为经商的父亲长期以来的否定和打压,以及父亲重组家庭后他无法融入,导致他自暴自弃,在学校里各种惹是生非;留守孩子贾坤,长期与在外打工的父母分开,缺乏亲情的陪伴倍感孤独;与姥姥相依为命的班长赵晓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家庭的重担影响了她的学习;来自单亲家庭的吴凯有个画画梦,却遭到充满控制欲的母亲的否定;爱美的女孩夏凡交了个大学生男友,却遭遇他的PUA……

如果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学生遭遇的家庭变故,是个人的“境遇”,需要来自学校和社会等外力的帮忙,也需要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去“克服”;那么孩子们共同遭遇的教育问题,则是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学校非但没有纾解孩子们遭遇的个体困境,反而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困境。

教育存在的问题,尤其鲜明地体现在年段主任李亚玲(李峥 饰)所代表的教育理念上。

李亚玲信奉应试教育理念,“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她眼里,分数就是学生的一切,考得好的就是好学生,考得差的就是“差生”,而好学生天然就必须比“差生”享受更多的优待。年段考试了,分数必须全校公布,让好学生和“差生”都经受全校师生目光的“检阅”;班级排座位,必须按照成绩排名,时刻提醒学生自己的“位次”;学习资料只有好的班级有,14班这类差的班级不配拥有;就连食堂里的吃饭时间,看似是按班级顺序,实际上还是好的班级(李亚玲担任班主任的1班)先吃了,14班午饭基本吃的都是“冷饭冷菜”……

李亚玲(李峥 饰)

你能说李亚玲对教学工作不热情、不投入吗?她将大部分时间精力花在教学上,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那一套也确实让年段的成绩提上去了……可也很难说她是“好老师”。因为她的眼里只有成绩,如果学生成绩不好,那么他的家庭问题、个人问题、心理问题,都成了“差生”滋生出来的问题。她对“差生”态度严肃、言辞激烈,并未细想过她的一些做法、一些言论会给本来就遭遇精神困境的学生带来怎样的伤害。

李亚玲对学生实行打压式教育

相信很多从地狱般的高三走过来的学生,都对李亚玲这样的老师,以及她所代表的教育理念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这是让人很沉重的地方:她是个很用心的老师,帮很多好学生一程,可她以及她所代表的教育理念,也确确实实给很多学生带来了伤害。

令人难过的是,在如今中考就开始“分流”,高考一考就定大学的大背景下,分数仍然是学校和学子的“命根”。《追光的日子》拍的虽然是10余年前的高三故事,但李亚玲所代表的教育理念,始终有它广阔的市场,也仍然在很多学校奉行。不信的话,你可以看看你所在城市的那些名牌中学,是不是有“掐尖”举动?升学后,学校是不是会搞什么“摸底考”?是不是还有花样百出的“重点班”?李亚玲这样的老师,是不是仍然不在少数?

《追光的日子》塑造了一个颇为理想主义的教师郝楠,以期给这种刻板教条的教育环境吹来一丝新风。他身体力行地把学校里那一套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的制度撕个粉碎,让14班的学生们感受到平等和尊重,这种“扬眉吐气”对于所谓的“差生”太重要了,是他们自我认可、自我重视的开始。

他与每个遭遇具体问题的学生平等友善沟通,从学生立场出发,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尊重他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循循善诱,引导而非否定,一点点打破他们的内心防线,让学生自我接纳、自我认同、自我鞭策,认真去把握高考这样一个改变命运的重要契机,走出“阴影”,勇敢“追光”。

这些内容构成剧情的主体,刻画得确实有些过于“乐观”也过于简单,每个“问题学生”经郝楠一点拨,就突破人生困境了,搞得好像高考就考郝楠所教的科目。

再刺头的学生,郝楠都能“降服”

现实中一定会有郝楠这样的好老师,但这样的好老师也许并不那么多。这丝毫不是否定教师这个职业,而是我们在美化教师、崇高化教师的同时,其实也是给教师“道德绑架”——好像他们就得把所有精力都扑在学生身上,才是一个好教师。但教师的身份以外,他们可能也有自己的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也有自己的责任要背负。要教师们拿出自己的休息时间去“拯救”每个“问题学生”,真的是种苛求,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郝楠每天晚上都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们补课

学生们的问题,不能只是靠个别的好老师去解决,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才是根本的纾解之道。比如这种越来越卷的高压学习氛围、分数至上的教育理念,如何破解?它显然需要大智慧,也需要时间。但当务之急是,每所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心理教育,必须配备专业的心理老师(就比如剧中董晴饰演的心理老师白洁),随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教育问题,应更多去依靠良善的制度、专业的力量,而不只是道德的召唤和个别好老师的“牺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