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财经 工业互联网热潮背后:推进阻力与买单意愿待解

工业互联网热潮背后:推进阻力与买单意愿待解

8月11日,2023第四届中国工业品在线交易节落下帷幕。闭幕式对《上海市促进产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进行了宣传解读,并发布了产业互联网平台新技术应用联合倡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8月以来,工业互联网相关活动落地全国多地:8月9日,“工赋企业,数联未来”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成都市召开。8月10日,2023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大会在张家口市举行。8月12日,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百城千园行”暨工业互联网进园区活动。

作为面向工业企业的B端服务,工业互联网在社会公众面不广为人知。但自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以来,工业互联网逐渐在政策和补贴带动下探索落地。8月以来举行的多次活动,也是工业互联网热潮的一个缩影。

京东工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工业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一定是产业互联网未来发展的重点。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加快产业互联网在制造业的应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

长远来看,工业互联网市场被寄予厚望。但眼下,也有工业互联网企业CTO坦言,目前工业互联网推进还不够理想,推进时仍面临数据保密性、业务定制化等挑战,也会遭遇“为何要用”等灵魂拷问。

赋能工业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两化融合”到“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再到“中国制造2025”,以及如今的工业互联网,本质上都是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工业。

但此前,ERP、MES、WMS等工业软件已广泛运用于工业中,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哪些不同?有工业互联网企业CTO指出,一方面,平台可以带来互联互通,通过实现信息化系统与设备、人力的互通,进而实现登录统一化,并辅助数据分析。另一方面能够提供对未来信息化业务的支撑,有了这一底座,可以打通系统方便后续兼容,统一数据接口方便后续扩展和运营。

以工业供应链为例,京东工业相关负责人分析道,数字化供应链协同系统能够掌握供应端各环节的专业知识,如产品信息、定价、质控、库存、生产规划、履约和售后服务等,并同时管理海量SKU和大规模供应商。数字化采购则能够为各种类型的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数字化采购平台,帮助企业以标准化、自动化的形式下单,减少对于销售代表的依赖,让工业品采购简单、高效。

工业品不仅仅涉及采购,还涉及维护、维修、设备运行等服务。在工业设备的使用环节,业界流传着“设备都是修坏的”之说。有业内人士指出,工业设备中有很多“负负得正”的维修方式,进而加快了设备折旧进度。京东工业相关负责人则告诉记者,产业互联网不仅能够基于行业基理和算法模型打通数据采集设备,实时监测、评估设备的健康状况,辅助工业企业制定更加精准的维修计划,保持设备的“健康、可靠、年轻态”,还能够实现设备故障自诊断,自动识别目标并判断巡检项目状态是否异常,减少人为失误,降低对人员经验的依赖。

“在‘用’的环节,一个相当关键的场景就是‘碳中和’。”京东工业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指出,当前仍有相当多的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精细化管理程度较低,产业互联网能够以能源大数据为核心,实时监测、追踪每一度电、每一克碳的消耗数据,助力企业在供—售—用等环节实现绿色低碳。

从中观维度,前述工业互联网企业CTO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基于投入产出评估,A、B、C企业分别花数百万元购买了MES系统以管理生产过程。但不管这三家企业的行业属性、企业属性多不一样,三个MES里面50%以上的功能都是重复的。能否把这50%以上的重复部分抽离出来,成为一个标准化的模块,放到载体中让企业按需付费使用?这个载体即工业互联网平台。

供需挑战

“产业互联网的需求,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企业对于成本、效率的不断追求,希望通过数智技术实现降本增效、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京东工业相关负责人坦言,只不过在初期,具体需求可能更多是自上而下的传导,由CEO、CTO等“一把手工程”来推动产业互联网的落地。

但工业门类多且行业差异大,不同企业的工艺、材料乃至设备的机理和性能都不一样。实际上在技术赋能工业企业的时候,往往有很多波折。

“产业互联网的基础是数字化,而数字化的基础则是标准化。”京东工业相关负责人指出,在工业品领域,标准化基础尤其薄弱。由于历史发展因素,行业中不仅存在着国标、德标、国际标准、日标、美标等多种国家级标准,部分品牌商、渠道商和企业甚至会按照各自的商品目录、采购目录进行编码,这就导致整个产业链的数据和信息难以整合和互联。

同样从供给端,前述工业互联网企业CTO指出,工业互联网在推进的过程中,首先要面临企业数据的保密性,以及企业业务的脱敏性、定制化等挑战。其次,产业互联网的落地不能仅仅针对供应链的某一环节,需要覆盖供应链全链路,这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工业互联网企业仍处于研发产品、开拓场景、构筑生态的阶段,产品服务尚未进入成熟期。

除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商业上的可行性也很重要。但从需求端看,工业企业利润率普遍不高,特别对于很多税后平均利润仅为3%-5%的制造业中小企业而言,是否愿意买单也是个问题。

艾瑞咨询的报告指出,整体而言,相比国外由头部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而言,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的发展还是由政策和补贴带动为主,市场需求推动为辅,因此目前并未实现完全的供需市场出清。

如何发力?

在宏观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之外,工业互联网企业自身该如何发力?

从技术角度,京东工业相关负责人建议,要注重技术应用力而非单纯的技术创新力,尤其是产业互联网服务企业应对细分产业、垂直应用场景的深入理解和融入,提供针对性、专业性强,“开箱即用”、迅速见效的产品和方案,并实现产品效果的可量化、可视化呈现。“产业互联网技术产品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实在价值,最好有可量化的数据指标成果,才能让企业为之买单,有动力去推进。”

同时,要注重技术的复用性,算好经济账。尽管产业互联网需要与垂直行业know-how紧密结合,根据产业特点定制,但对于企业而言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场景都从零开发,而是应当尽可能打造一系列复用率高、适配性强的模块,通过模块的组合、辅以敏捷的专项开发实现个性定制,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同时也降低产业互联网应用的门槛。

具体到技术路径,前述工业互联网企业CTO认为,ICT和OT的融合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从应用角度,京东工业相关负责人建议要具备产业视角,不能仅仅关注局部。其指出,产业互联网的应用终极目标需要解决体系化的问题,比如供应链,因此不能仅仅追求解决某一环节的单点问题,而是应该通过智能调度协同所有环节使整体效率和成本最佳。“我们呼吁实体产业和产业互联网服务企业都更重视布局并推动端到端的全链路数字化,通过最有供需匹配和高效产业协同,助力行业降本增效。”

“企业类客户潜在空间大、技术要求高;政府及协会类客户潜在空间次之,且技术要求高;高校类客户更重视整体解决方案输出。”艾瑞咨询报告建议,供给方企业要结合渠道关系、技术及解决方案、企业资质、行业服务经验等市场拓展重点,明晰自身优势,确认产品及服务特点,锚定适合自身的赛道和客户,方能适应市场变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工业互联网热潮背后:推进阻力与买单意愿待解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工业互联网热潮背后:推进阻力与买单意愿待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工业互联网热潮背后:推进阻力与买单意愿待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