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丽君
8月16日,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开幕。同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均将机器人作为抢占科技产业竞争的前沿和焦点,加紧谋划。笔者认为,三大因素助力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提速。
一是政策支持。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得力于政策的大力支持。2021年底,《“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发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陆续出台机器人产业支持政策,助力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拓展应用。1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也纷纷因地制宜推出机器人产业政策。未来,其他城市是否会推出相应的政策,值得期待。
二是广阔的市场需求。机器人正在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孕育出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据了解,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未来,机器人将继续向多领域扩展,在医疗保健、农业、物流、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三是技术进步。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机器人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深度融合,这些领域相关技术的进步也促使机器人产业升级换代。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让机器人有了更强的感知能力,使机器人能够学习和适应不同的任务,提高其灵活性和智能化水平。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背景下,备受市场关注的人形机器人产业也迎来了“从0至1”的发展机遇。
我们相信,未来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必将更好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