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康农牧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已经是公司第三次递表,此前递表时间分别为2021年6月以及2023年1月。
德康农牧主营业务为生猪及黄羽肉鸡的育种及养殖,拥有生猪、黄羽肉鸡育种、养殖以及饲料生产方面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
此次IPO,德康农牧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拓展现有生猪和黄羽肉鸡养殖业务、发展食品加工业务、研发投入及信息科技系统、战略投资或潜在收购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德康农牧营收主要来源为生猪产品销售,在当前猪价低迷的行业背景下,德康农牧净利润表现也并不理想,2023年前5个月亏损超20亿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德康农牧的第二大股东陈育新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三哥,由陈育新控制的四川特驱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也在近些年位列德康农牧前五大供应商。
德康农牧的实控人、第一大股东王德根曾任职华西希望,其在1999年就加入华西希望附属公司,后曾任华西希望总经理。
若德康农牧成功上市,曾经作为“打工人”的王德根将收获第一个IPO。
生猪供应商中排名第六
生猪销售是德康农牧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公司产品包括商品肉猪、种猪、商品仔猪及公猪精液。
2020~2022年及2023年前5个月,德康农牧的生猪产品营收占比分别为70.6%、72.4%、78.1%及78.8%。这就意味着猪价的起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公司的业绩表现。
众所周知,目前正处于猪周期下行阶段,猪价持续低迷,即使是龙头猪企也同样难逃亏损的困境。例如据牧原股份披露,7月,公司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3.81元/公斤,环比仍有小幅下滑,相较于2020年同期则下滑60.8%。上半年,牧原股份净亏损27.79亿元。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观察,在这一行业背景下,作为“猪老六”的德康农牧近3年的净利润表现也同样不理想。
德康农牧之所以被称为“猪老六”,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2年生猪销量计,公司在我国所有生猪供应商中排名第六,市场份额为0.8%。
2020~2022年及2023年前5个月,德康农牧的净利润分别为36.08亿元、-31.73亿元、9.1亿元、-21.84亿元。与此同时,公司的营业收入规模稳步增长,同期分别为81.45亿元、99.02亿元、150.37亿元、63.62亿元。
其中,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缘于公司生猪销售量的稳步增长。根据财报披露,2020~2022年及2023年前5个月,德康农牧商品肉猪销量分别为128.2万头、296.41万头、497.28万头、266.57万头。
净利润的浮动则一部分源于生猪价格低迷,一部分源于饲料及饲料原料价格上涨。此外,销量增长叠加上下游价格挤压,亏损呈现扩大趋势。
根据财报披露,德康农牧商品肉猪平均售价从2020年的每头4304元下降至2023年前5个月的每头1828元,同期,饲料采购成本从每吨3081元上涨至每吨3619元,饲料生产成本从每吨2989元上涨至每吨3677元。
对于上述影响业绩波动的因素,德康农牧业在招股书中提到,公司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结合使用期货及期权来对冲生猪价格波动,以招标方式销售生猪,调整饲料配方等。
公司第二大股东陈育新
值得一提的是,从德康农牧的股权架构来看,这家公司背后还站着四川知名企业家陈育新,其为德康农牧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2.34%。
公开资料显示,陈育新原名为刘永美,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三哥。
上世纪80年代,刘氏四兄弟相继辞去公职共同创业,投入希望事业。刘永言、刘永行、陈育新、刘永好分别管理大陆希望、东方希望、华西希望、新希望四大集团,涉及农牧、食品、地产、金融、教育多个行业。
盘点陈育新及华西希望的资本市场版图,据不完全统计,其参股包括1家港股上市公司希望教育和1家A股上市公司吉峰科技。此前,陈育新还曾是世纪鼎利的实际控制人之一,但已于2022年8月通过股权转让退出。
回到德康农牧来说,虽然陈育新并不是德康农牧的实际控制人,也并不担任公司高管,但公司控股股东、创始人王德根同样与陈育新以及华西希望关系密切。王德根通过四川德盛荣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间接及直接合计持有德康农牧39.5%股份。
据招股书披露,王德根在1999年加入华西希望附属公司四川省内江万千饲料有限公司,任代理总经理,2013年至2018年任华西希望总经理。2005年至2020年,王德根还担任四川特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特驱集团被称为华西希望的“管理特区”,由华西希望持有49%股权。在特驱集团的官网中,王德根与陈育新共同列为集团的创始人。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德康农牧与特驱集团也存在交易往来。特驱集团的控股子公司特驱农牧为德康农牧的饲料供应商。
2020~2022年,特驱农牧均位列德康农牧前五大供应商,2022年则一度位列其第一大供应商,采购金额逐年攀升,分别为2.09亿元、3.77亿元、7.18亿元。同时,德康农牧也向特驱农牧或其附属公司出售生猪、肉鸡和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