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家活跃的民营沪剧院团,一家剧团一年可以演400多场,无论是剧团数量,还是演出场次,上海的民营沪剧事业,都显现勃勃生机。
今年,一年一度的 “沪剧月”演出场次达到了创纪录的200场。“报名的剧团和演出实在太多,场次数量一再破纪录,我们只能优中选优”,上海演出行业协会会长忍不住感慨,组织沪剧月过程中这些 “甜蜜的烦恼”。
9月14日,“2023 第四届上海民营剧团沪剧展演月”将在上海逸夫舞台正式拉开序幕。上海民营沪剧团以“全明星”豪华阵容,组成了一台《金秋申曲、名家荟萃 ——原创经典沪剧折子戏》开幕演出专场。演出未演先火,票房十分火爆,民营沪剧团的各位当家人带着看家戏轮番登场,展示了上海民营沪剧的整体实力。
本届“沪剧月”自9月中旬至11月底举办。将有30台上海民营沪剧团的演出“送戏上门”,奔赴浦东新区、松江、奉贤、嘉定、青浦、金山、宝山、崇明、闵行等11个区和远郊的九十多个演出场所“送戏上门”,尤其为五大新城观众送去演出。预计演出场次达到200场,超过以往任何一届。
今年沪剧月的和核心剧目分为4台“示范演出”、5台“特别专场”、6台 “参演剧目”以及一系列“外围祝贺演出”。这其中,既有原创剧目,又有骨子老戏。现实题材占比60%,这也是民营沪剧院团多年来坚持创作的体现。
文慧沪剧团带来的传统经典沪剧《断线风筝》是“王派”代表剧目。该团花大力气作修改提高,更具时尚感和美感的舞台呈现,使传统戏与当下的时代感和审美更加贴近。
勤苑沪剧团的团长王勤和主要演员几乎每天都坚持在演出第一线,在服务基层的同时,更累积了不少“上海故事”的现实题材。在沪剧月的展演中,他们将带来获奖剧目《银杏树下》《石榴红了》等该团多年来积累的原创沪剧优品,同时也把《湘兰夫人》《玉蝶奇冤》等常年热演的经典大戏送到上海各郊区的村村落落。
彩芳沪剧团的“主心骨”是国家一级演员孙彩芳、孙彩文姐弟。孙彩芳师从沪剧名家沈惠中,是沪剧“丁派”第三代传人。多年来彩芳沪剧团不断推出原创剧目,他们推出的反映消防救火英雄的原创沪剧《担当》获得了民营展演优秀剧目奖,已经演出超过110场。在本届沪剧月中,姐弟再次重新登上舞台,带来原创沪剧《暖阳》(孵化版),演绎发生在养老院里的故事。
本届沪剧月中很多剧团都把中青年演员推上舞台。刚成立不满百天的“上海天豪琴悦沪剧团”在本届沪剧月首次亮相,他们与上海沪剧院年轻演员“班底”合作传统戏《陆雅臣卖娘子》,其中陈悦音、徐响响等都是95后、00后新生代沪剧演员。
新东苑沪剧团带来了《啊,母亲!》《飞越七号桥》等多部原创剧目。其中,获奖众多的原创沪剧《飞越七号桥》在沪剧月期间拿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传承版”,台上的演员最小年龄为5岁,最大的16岁。小演员们年龄虽小,但有的已经是“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上海少儿戏曲小白玉兰”等奖项的获得者。还有不少小朋友是新上海人,通过沪剧艺术的学习,逐渐爱上了沪剧。
上海如今有活跃的民营沪剧团100多个,其中大部分都扎根基层,有着深厚的观众土壤。诸如上海文慧沪剧团和勤苑沪剧团每年都为观众演出400多场。而在沪剧月期间,各家剧团更是纷纷把沪剧演出送到观众家门口,尤其为“五大新城”和“两山一岛”等远郊群众“送戏上门”,让老百姓感受 “沪剧就在身边”。沪剧月也由此成为很多戏迷观众期盼的节日。
据介绍,自9月上旬起至11月底,一批新戏成为在五大新城等远郊城区巡演的“重头戏”。文慧沪剧团《断线风筝》、新东苑沪剧团《飞越七号桥》、《啊,母亲!》、彩芳沪剧团《暖阳》、勤苑沪剧团的《银杏树下》等“示范剧目”都将率先深入基层演出。
上海天豪琴悦沪剧团带着传统戏《陆雅臣卖娘子》在沪剧月期间演出12场。团长张六琴表示,进入民营院团大家庭不久,就有机会参加沪剧月演出活动实在难得,他们也希望借此让更多年轻演员得到演出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