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栋楼,我的感情是非常深的!我好多作品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在上海民族乐团重新修缮的展陈空间,上海民族乐团原团长/艺术总监、作曲家顾冠仁动情地说道。
9月15日晚,上海民族乐团艺术教育品牌“海上乐谈”在双重升级后归来,首场活动“会客国乐”热闹登场,也为焕然一新的展陈空间拉开大幕。
“会客国乐”现场
“民乐会客厅”焕然一新
重新修缮的展陈空间,将成为乐团的“民乐会客厅”,以多媒体、数字化的手段,让海派民乐走进都市生活。
展陈空间以“海派民乐传承与发展”为主题,在有限空间进行巧妙设计,由八个主题构筑而成。
“锦云”以连屏动态展示乐团发展历程、经典演出剧目。“琼篇”不仅展示乐团短片,还通过《春江花月夜》片段让人体验千年编钟的击打乐趣。“涤尘”以投影展现乐团《国乐中的十二生肖》数字化内容,为少儿群体带去独特的沉浸式体验。
此外,“幽兰墙”展示了古琴谱《幽兰》最古老的版本片段。“翠羽”既可作为饮茶听音的休憩一角,也是文创产品的售卖空间。“响泉”陈列民乐打击乐器,供观众演奏互动。“陶然”以户外舞台的形式,打造悠然自在的民乐表演氛围。
八个典雅又诗意的名称,由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凌利所题,“这些名称的来源,一是体现古代文人的自然观,二是体现画家、音乐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现场还展出了多张有关乐团的摄影小品,出自艺术评论家、上海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徐明松之手。这几年,他观看和聆听了不少场乐团的演出,也颠覆了以往对民乐的既有印象,“像《海上生民乐》《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等演出,用今天的话说,叫视听复合的审美、视听的盛宴,所以我爱上了民乐。”
展陈空间现场
“海上乐谈”双重升级
自2019年首次推出,“海上乐谈”每年以不同主题、丰富形式与观众分享多彩民乐。
秉承“民乐+”的创意理念,今年,这个系列从内容到形式,双重升级。“会客国乐”“国乐文脉”“乐本童真”“诗乐涤尘”“琴道人和”5期线下活动,将从“诗·乐”“书·乐”“琴·乐”“礼· 乐”等主题出发,结合小而美的艺术空间呈现。
在“会客国乐”现场,顾冠仁、凌利中、徐明松、王勇等学者、名家,与民乐爱好者齐聚一堂,畅聊国乐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顾冠仁
顾冠仁捐赠了1979年创作的琵琶协奏曲《花木兰》手稿、1959年与马圣龙共同创作的《东海渔歌》等手稿,以及他指挥乐团的指挥棒。乐团阮声部首席刘波以家属身份,捐赠了笛箫大师俞逊发曾使用的大笛和口笛。
这些捐赠将与瞿春泉作曲、龚一首演的古琴与乐队《潇湘水云》手稿,作曲家曾加庆创作的二胡独奏《山村变了样》《赶集》手稿等,在“锦云”空间展出。
顾冠仁手稿
顾冠仁对这栋楼、对乐团感情尤深。“乐团是我成长的地方,也是我出作品的地方。”如今,他看到乐团发展越来越好,传统民乐有当代的表达、现代的气息,创作演出了《海上生民乐》等受欢迎的代表作,备感欣慰。
当晚,乐团琵琶声部首席俞冰、打击乐声部首席王音睿、柳琴演奏家李霖、笛箫演奏家赵韵梦,以及特邀古琴演奏家龚幽兰等联袂带来《春江花月夜》《海上玫瑰》《幽兰》(节选)等演奏。在当代又典雅的艺术空间,观众近距离感受国乐律动,纷纷拿起手机记录美妙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