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对于正在融资的许多企业来说,轮次后面的一个“+”开始不够用了。
近日,一站式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喆塔科技完成 A++轮融资,该轮募资额数亿元人民币,由中鑫致道领投,长江国弘、广投资本跟投。仔细观察可发现,A++轮这种有别于以往A-D轮的融资轮次,去年以来开始频繁出现。
A+、A++、B+等这类融资方式,意味着同一轮融资周期拉长,而此时企业距离预设的重大进展仍有一段时间。为何这两年频繁出现这种“拆分式”融资现象?
创业企业“++轮”融资频现
记者梳理发现,近两年来,Pre-A+、A+、A++、B+的融资案例频繁出现,这一点,澳银资本董事长熊钢也深有同感,“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这种现象其实一直存在,但这两年确实有明显增多的迹象。”
除了喆塔科技以外,这两年来,公开报道里完成A+、A++轮融资的创业企业不在少数。从今年来看,就在日前,艾里奥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此外,今年上半年,嘉晨西海、心鉴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国产滤波器公司“新声半导体”等,都宣布完成A+和A++轮融资。
通常来说,按照以往企业正常的融资节奏,企业会在每一次取得阶段性技术进展时,进行一次融资,融资轮次分为天使轮、A-D轮,且每一轮融资的估值都会比前一轮高。若个别企业在两轮融资之间出现特殊情况,企业也会在中间再发起一次融资,也就出现了Pre-A、A+轮。
但如今的情况是,“++轮”融资比以往更常见,原本一个完整的融资周期需要拆分为两次甚至多次融资,一笔融资或许难以支撑取得下一个技术突破。也就是说,企业同一轮融资周期被拉长。
记者观察发现,近两年来进行分拆式融资的企业多处于医药健康、半导体等科技领域,这些领域的共性都是,产品研发周期长、投入资金量大。以医疗健康行业为例,据动脉橙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至今,该领域共有38起融资是在某一轮次基础上“附加”两次或以上的方式完成。其中,Pre-A+轮最多,其次是A++轮,而这些企业大多成立于2017年-2019年之间。此外,这些企业的单笔融资金额不高,但两次融资间隔时间较短,几乎都在几个月到1年左右。
“即便在我们这里属于A类的企业,也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更何况广大的B类、C类企业了。”熊钢告诉记者,如今确实大部分企业都需要“小步快跑”,根据项目研发进展来拆分融资,在这过程中,估值也会不增反降,在他看来,这种现象没有明显的行业属性,关键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
估值过高、资金趋紧或为成因
原本拿一笔钱就能支撑企业走完一个阶段的技术周期,为何如今一个技术周期内却需要多次融资?以医药行业为例,一般而言,会分别在取得一期临床和二期临床的节点上进行一次融资,而一次融资的资金理应支撑其走到下一个技术进展。但如今,一期临床和二期临床之间,或许会多增加一次或两次融资。
在受访人士看来,这存在两种可能:一是,企业在仍未达到下一个里程碑前就把钱花完了;二是,企业的上一轮融资金额不够。而在熊钢看来,出现这两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事情的难度。当然,资金出手谨慎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跟以往的经济周期不同,这轮周期里遇到了很大的系统性的不确定性,导致整个资金面相对绷紧,不少企业的单笔融资金额都减少了。”
此外,融资估值与后期发展预期不匹配,也导致企业需要在同一轮融资中以同样的估值进行多次融资。华南一券商资深投行人士向记者分析,以一个B轮估值20亿-30亿元的企业为例,如果企业的营收还没超过一个亿,那意味着企业很可能处于商业化的早期或者还未启动商业化,在当下以国资LP为主的一级市场投资中,显然风险太大,因此只好以上一轮的估值进行“++”轮融资。“估值太高会抬高后面投资人的进入门槛,当市场资金趋紧的情况下,这种“++”轮融资就会越发普遍。”该人士认为,以市场化LP为主的投资机构,估计不会喜欢这类项目。
事实上,这种分拆式融资以往也一直存在,为何在本轮经济周期中却集中凸显?熊钢认为,本质上,在任何一个经济周期中,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是表现平庸的,真正优质的企业凤毛麟角,而变量在于市场环境。“市场或行业处于上升周期时,企业的很多问题可以被掩盖,但平庸终归是平庸,退潮时就会显现出来。”熊钢分析,如今处于经济下行周期,因此,大量平庸的企业回归常态,而这些企业的融资本来就不容易。他表示,真正优质的企业,即便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也照样能获得资本的认可。
“会花钱”成创业者的“必修课”
不管这是企业在特殊经济环境下的权宜之计,还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常态策略,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分拆式的频繁融资方式,必定会给创业者带来较大的挑战。
一般来说,企业会在1年半左右进行一轮融资,而每次融资耗时3-6个月,这意味着创始人这几个月的大部分精力要投入到融资中,倘若一年内还要“+”轮、“++”轮融资,这势必会影响创始人正常业务经营和技术研发。这恰恰是创始人和投资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如何破局?或许需要创业者和投资人共同合力。对创业者来说,除了练就过硬的核心技术能力之外,“会花钱”也成为当下的一门“必修课”。“现在很多创业者都没有经历过两轮以上经济周期的洗礼,很难体会到现金流的重要性,而聪明的企业家,一定是能以一分钱花出两分钱的效果的。”熊钢表示,澳银资本的投资尤其看中创始人的商业组织能力,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强大的资金规划能力。
此外,上述资深投行人士也认为,虽然早期企业比较依赖融资,但也可以考虑进行某一阶段性技术的变现,以实现一定的自我造血能力,先保证能活下来。最后,也是这两年众多投资人的好言相劝,无需过于在乎估值,如果能快速融一笔大钱支撑企业走向下一个阶段,建议适当放低估值,同时锤炼核心能力、保护好企业的商誉,熬下去等待“春天”的到来。
校对: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