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小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当下,随着“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市场上也涌现出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创新发展,正成为推动中国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产业链的重要力量。
12月6日,21世纪产业研究院和北京上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发掘潜力独角兽——2023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研究报告》,旨在通过多维度解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基本特征、融资状况、创新活力等,进而从中发掘出明日之星、未来冠军。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7月31日,我国已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12756家。从省份分布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有1534家、1506家和1451家。
具体到城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主要分布在北京市、深圳市和上海市,分别有828家、754家和709家。这些数据说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全国的分布与经济总量的全国分布相似。
截至2023年7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成立年限为16年,而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3年左右,远小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成立年限。这意味着,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前,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专业能力积累。
资本市场助力专精特新发展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这是近几十年全球科技创新一个突出的特征。在“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资本市场也成为助力其壮大的加速器。
报告显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有204家A股主板上市企业,310家A股科创板上市企业,368家A股创业板上市企业,99家北交所上市企业,96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在直接融资方面,近五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发生融资事件6639笔,融资金额15969.48亿元,平均单笔融资额2.51亿元/笔。
其中,已在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发生融资事件1689笔,融资金额8046.22亿元,平均单笔融资额5.15亿元/笔。未在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发生融资事件 4950笔,融资金额7923.26亿元,平均单笔融资额1.65亿元/笔。
从省份分布上来看,近五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江苏省、广东省和北京市资本市场活跃度高,分别融资2431.94亿元、2251.24亿元和2119.95亿元。而电子信息、科技服务和装备工业产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吸金能力最强,分别获得融资10204.17亿元、9474.52 亿元和8019.33亿元。
兼具创新硬实力与软实力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按照我国专利法,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发明专利的含金量最高。发明专利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一个企业创新能力的基本标志。
报告指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高价值专利——发明专利上有良好的表现,同时他们也在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这说明“专精特新”企业兼具创新硬实力与软实力。
截至2023年7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申请专利1090937件,其中发明专利478521件,占比约43.8%。而今年1-7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申请专利57136件,其中发明专利45825 件,占比超80%。
另外,截至2023年7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有779473件专利获得授权,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72378件,占“专精特新”小巨人授权专利总量的22.11%,占全国授权发明专利总量约2.84%,这也充分反映了“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科技成色。
除了专利,参与标准也是“专精特新”企业软实力的重要表现。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7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与制定标准25097个,其中国家标准9748个,行业标准3796个,团体标准10187个,地方标准569个,企业标准797个。
谁是明日之星?截至2023年7月,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已有980家成功在A股上市。结合已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各项指标,报告也对潜在的明日之星进行了预测。
从投资主体的角度,根据已在A股上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获投情况,报告发现华泰证券、中信证券、深创投、毅达资本、海通开元分别投资了成功在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2 家、95家、50家、36家、32家,成为投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功在A股上市数量最多的前五家投资机构。
而从这5家投资方投资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关系挖掘中可看出,圆融光电科技、长晶科技、航天检测未在A股主板上市,并且同时被这5家投资方中的3家投资。
从融资轮次速度的角度,报告指出,获得天使/种子轮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年龄在5.19年,获得C轮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年龄在8.22年,成功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平均年龄在12年以上。
而士兰半导体、卫蓝新能源、擎朗智能、高仙机器人、太美医疗近期获得大于10亿以上C/D 轮融资。另外,长扬科技仅用3年时间得到E轮融资,成为最快融到E轮的企业。
从创新龙头潜质角度,非A股上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有授权发明专利的企业共11753 家,排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前5‰的专利数量大于550个,参与制定国家标准的企业共 2966家,排名前 5‰的标准数量大于75个。
其中,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拥有授权发明专利数量最多,分别有2127件、1822件和1250件。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参与起草国家标准数量最多,分别起草了345个、286个和247个。
另外报告指出,近三年在A股上市的企业主要布局在数字经济、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等赛道,所以布局在热门赛道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具有较大的上市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