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请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很重要,但是对于大部分备考的考生来说,在做积累的时候,更多的是盲目和机械的。最后感觉收获不大。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讲评论文章的使用方法。
评论文章怎么用?
首先,选择一个好的平台:在“精”而不是“多”
评论文章的选择和阅读要有权威性。第二,保证时效性;第三,确保领域正确。所以我推荐两个手机app:央视新闻和人民日报。两款app都有“评论”和“锐度评测”两个栏目,发布评论员文章。同时,文章的更新速度不仅能紧紧“咬”住热点事件,而且热点事件多为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领域的话题,与报考材料所涉及的领域基本趋同。所以只要持之以恒,每天积累“步骤”,学习“方法”,掌握科学方法,切中要害,写文章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二、学有“道”:学材料,学观点,学语言。
(1)学习材料
材料的积累是学习的基础。在积累材料的时候,可以做好“归档”。比如你可以把看到的材料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领域进行分类;同时,为了尽可能保证事件的准确性,尽量减少录制的压力,可以根据“被试情境的练习结果”对事件进行整理。比如:社会:温州乐清又发生“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陕西省的自行车共享首次被交警贴上“罚款”的标签。一方面,新闻事件会更加系统化;另一方面,通过梳理事件的主要内容,提高提炼总结的能力,一举两得。
(2)学习观点
思想的积累是学习的关键。纵观近几年的国考文章写作,写作的主题还是会和材料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文章的出发点,也就是从哪个角度去考察材料,还是很灵活的,越来越深刻,更注重一个考生能够对某个具体的话题给出深刻而独特的见解。所以,考生在学习评论文章的时候,积累评论者的观点,不仅可以保证对同一事件有一个全面的、有角度的认知,还可以通过积累提升自己的思维和洞察力。比如最近的高铁“占座男”引起了公众的鄙视,随后济南铁路公安局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了孙200元的罚款。铁路客运部门还将该旅客的信息记录在铁路征信系统中,并限制其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购票乘坐火车。人民日报,仔细看完这篇文章,可以整理出以下观点:1。这个“恶霸”之所以能很快受到惩罚,跟网络发酵有关系,但也不能每次出问题都靠舆论的“推力”。平息事态,维护正义,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果断执法;2.公共服务机构不能纵容这种“小恶”。执法者不能站在破坏者一边,拿公共资源和大众的闲置资源为违法者买单,无原则的媾和,只会让遵守规则的人蒙羞;3.规则需要舆论谴责“围观”,更需要法律法规来维护。只有这样,“霸道”和“尴尬”的现象才会越来越少。
(3)学习语言
评论文章的语言并不华丽,更多的是客观理性。因此,在阅读评论文章时,积累表达观点和思想的句子和词汇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高铁“霸王男”的解说词里,可以积累下这样一句话:“一列火车的文明标杆:作恶就要受罚。”;“‘小恶’必受罚,‘小善’也应如此。”;“有没有对‘小恶’的惩戒能力,恰恰成为了检验一个社会微观法治水平的标尺。”;“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一定是一个讲究规则的社会。我们需要更多的真相,而不是‘几乎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