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村人口占比下降,农村经济发展难题
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同时,农村人口逐渐减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现象也日益严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因此,农村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着力解决农村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
2. 三农政策成效显著
自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实行三农政策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增加农村公共产品、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三农政策之所以成效显著,正是由于坚持稳定优先、发展优先、务实优先的发展思路,落实科学规划、统筹资源、依靠市场化等重要原则。
3. 多项扶持政策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益
三农政策实行以来,国家陆续推出的农业补贴、农村土地改革、农村电商、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众多扶持政策,都为广大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益。据统计,2019年底,全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21元,比2013年增长了50.6%。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大幅减少,贫困县全部摘帽,扶贫成果显著。此外,从整体上看,三农政策对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升了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4. 继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仍呈现以种植业和服务业为主,农村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和升级迫在眉睫。为此,我国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于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如推动农民合作社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等。同时,要加强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为农民提供更为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咨询服务。
5.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扩大农村公共服务覆盖面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要推动农村交通、电力、通讯等领域的发展。此外,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建设更多的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
6. 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现代农业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府应该加大对于现代农业建设的力度,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逐步实现农业的智能化、自动化、集约化和生态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农民逐步实现转型升级,采用科学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 建立与完善农村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农村地区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为41%,仍有大量农民尚未享受到养老保险的待遇。因此,政府应该切实加快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确保农民的养老待遇逐步提高。此外,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农村医疗保险的扶持力度,推动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8.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村文化水平
农民素质教育和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农民素质教育和文化建设的投入,通过建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农民文化活动等,提升农民的社会文化和职业技能水平,让农民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