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专业院校一直是高考考生头疼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解答2019高考志愿填报的禁忌。希望对你有帮助!
志愿服务的几个禁忌。
“罪名一”:看花不看招生章程。
如果不仔细阅读招生章程,考生无法及时了解当年高校的招生情况。很有可能你填表的时候填的不是本省招生的高校或者专业,填的高校可能已经升级或者更名了。
读招生章程很容易误读招生院校的位置,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华北电力大学有保定校区和北京校区,东南大学有医学院和成贤学院等。有时候甚至填了一个学费很高的专业也不知道,但是最后录取的时候很后悔。
“罪名二”:自视甚高,一心要上名校。
一些“学霸”“考霸”对自己的成绩非常自信。志愿填报时,只报考本科一批中一两所心仪的“名校”,放弃所有后续志愿。这种填志愿的方式是极其欠考虑的,也是有风险的。如果考生分数不够,没有被院校录取,也没有退档保障。他们只能遗憾地参加征集志愿甚至最后一批志愿,造成分数的极大浪费。分数低,甚至没有高分,对考生的打击是很大的。
不可否认,“211”和“985”大学在硬件和软件上更胜一筹。考上名牌大学是好事,但完全从“名牌”出发选择大学,不考虑其他因素,尤其是专业因素,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并不是所有“著名”大学的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大学的一些专业也有特色,实力也很强。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千万不要只考虑“名校”,犯不报“名校”的执念。
“罪名三”:死不妥协,专业荒不调整。
对于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市、区),考生可以在某一批次同时填报几所高校的志愿,扩大了选择面,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但不代表不服从专业调剂就可以高枕无忧。虽然教育考试部门从减少投档和被驳回的矛盾出发,将投档比例定为105%,但仍有5%的考生可能在投档后被驳回。退档的考生,哪怕A志愿退档,也会直接去求志愿。这是平行志愿报的最大风险。
考生家长中流传着一种说法,平行志愿报考几所院校时,前一所院校可以不服从调剂,而保底院校可以服从专业调剂。这是错误的做法!平行志愿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如果考生被学校提高班拒绝,就不能参加平行志愿下一所学校的寻找,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这批录取机会。
“罪状4”:高校扎堆,志愿不开梯度。
如果同一批次的所有志愿都是录取分数线相同或相近的院校,那么填报志愿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录取分数线高,稍有差池,一个未能达到全部志愿,则错过本批次招生;如果当年录取分数低,对考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罪状五》:找词讲道理,只凭名字过日子。
志愿填报还有一个忌讳,就是只根据学校的名字来选择院校,结果往往是相反的。
学校的名字并不能完全呈现一个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众多高校中,一些院校的名称,如师范大学、政法大学、财经大学、农业大学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办学特色,但大多从校名中看不出其办学实力、办学特色、办学定位。
近年来,高校合并、升格、更名时,有的学院由专科升格为本科,有的学校名称直接由某某学院改为某某大学。更有甚者,他们与时俱进,焕然一新,把原来校名中体现行业特色的字眼去掉,趋向通用、科技、综合,把原来校名中的“煤”、“矿”、“粮”、“化”等名称都改了。原本坐落在一个小地方,恰巧被命名为省会。
志愿填报时,一定不要盲目崇拜大学的名字。而是要了解大学的前世,也就是大学的历史沿革或者说来龙去脉,把握大学的强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最后对比大学的成绩,筛选出一批高考分数“性价比”高的大学。
同样在专业的选择上,也存在这样的误区:只看名字选专业,不知道内涵。
《罪状6》:刻舟求剑,抄往年的分数。
大部分考生对高校的志愿填报和招生情况一无所知,以为参照每年发布的《报考指南》报志愿就能轻松填报志愿,以为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是不可改变的,照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报志愿往往会导致成绩不理想。
其实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在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得知。此外,高校录取分数线波动较大,有的存在“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也要注意分数线和批次线的区别,以及分数线对应的考生“排名”。
“罪名7”:反客为主,家长安排填志愿。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最好是名牌大学。这种愿望在考生填报志愿时会充分显露出来。有些家长太固执了。他们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了考生的兴趣爱好,导致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上分歧很大,也给考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即使考生最终尊重了父母的意愿,上了自己不喜欢的大学,也未必有动力好好学习。在整个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家长的角色是充当参谋,填报志愿的决定权应该还给考生。
大秘籍教你选择高校专业。
1.大多数人都是先选学校再选专业。
南开大学曾经在其招生网站上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当学校和专业发生冲突时,你怎么看待专业和学校?”本次调查共有1039人参与投票,其中721人选择“先学后专业”,占69.39%,246人选择“先学后专业”,占23.68%,72人选择“无所谓”,占6.93%。由此可见,在专业与学校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倾向于先选学校后选专业。
事实上,一个学科的发展一般不是独立的,相关学科的相互支持是一个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相应地,一所拥有优秀的学习环境、师资力量和学习氛围的大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许多高校都采取了转系转专业、主辅修、双学士学位的制度。这样,学生入学后仍有机会第二次选择专业或增加另一个专业的学习。
另外,从就业的角度来说,除了一些特殊行业,大部分企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都是按照先选学校后选专业的原则。
2.选择时可以参考自己的学习成绩。
其实还是先选学校或者专业比较好。有关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如果你是一个学习成绩优秀,在省重点中学成绩排名靠前的考生,首先要选择一所以理科和文科为主的著名综合性大学。在这个前提下,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如果是学习成绩一般的考生,考虑到自己的专业,也应该是首选学校,尤其是一些地理位置相对“不好”的名校。这样选择会更广,竞争会更小,也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如果是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考生,选择学校更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考试成绩在普通本科或专科录取批次控制线上波动的考生,可能会适当考虑选择一个地理位置“不好”、专业“热门”的学校,很有可能被录取,甚至提高一个录取批次。
3.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专业。
选择大学要结合学校和专业来考虑。志愿填报时,一个大学可以填几个专业。但其实大部分大学的专业中是有专业成绩的,第三专业之后的专业对录取的意义不大。所以考生要特别注意前三个专业的选择。
同一年级的两所学校,如果A校只有一个专业机会,而B校有两个以上的专业机会可以选择,那么应该选择B校。考生不能上录取线。毕竟专业线和录取线还是有差距的。如果一个大学有很多专业可以选择,那就尽量选择学校。
4.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的选择
对于选择重点大学的冷门专业还是普通大学的热门专业,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看法。对于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一定要选择重点大学。关键的办学理念、学科建设、教师科研都是一流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和综合素质。
其实,即使你在重点大学学的是冷门专业,你还是会有机会转专业或者第二专业双修辅修的。但是如果你考上了二本以上的大学,可以关注一下专业的选择。比如在我们看来,相对简单的计算机专业,在本科院校只有一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而在专科院校,可以分为很多专业,比如计算机与信息管理、计算机与金融等。这些学校更注重学生的专业训练。所以孩子上不了重点大学,可以选择其他学校的优势专业。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也要了解学校的重点和优势专业。
5.找出一些专业相关的问题。
选对专业一直是高考志愿填报的难点。作为考生,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专业。其实专业是由一系列的课程和教学方法组成的。
其次,要明确专业和就业的关系。结合你的专业和你想工作的地方。比如机械制造专业适合在南方就业,物流专业最好去位于交通枢纽的大型综合性城市。
第三,理清专业和职业的关系。有些专业,比如临床医学,专业性很强,要求毕业生将来从事符合自己专业的职业。有些专业和职业的关系是模糊的,比如计算机专业。有的毕业生可能从事IT行业,有的可能从事网络维护工作。但有些专业,如哲学、数学等,具体工作较少,可能会从事相关工作。比如数学毕业的学生,有可能成为经济学家。
第四,搞清楚专业和未来职业的关系。如果高考失利,但是确定以后要读研究生,就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如果考生以后想出国,首先要搞清楚哪些专业更容易出国。
第五,专业要和兴趣相关。报考了与自己兴趣不匹配的专业,学习了不适合自己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考生,以后将无法学习该专业,导致毕业后竞争力差,最终落败。一旦想回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没有专业知识。虽然手里有大专文凭,但只能在自己喜欢的行业重新开始。结果,你浪费了四年的宝贵时间。